本网讯(通讯员 陈鹤)这个秋天,一群被称为“小洋”的外国留学生,成了长春城市叙事的新主角。长春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为了让留学生新生们更好地了解长春、感知长春,与学校新闻中心和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国庆期间共同举办了一场名为“小洋看长春”的大型城市沉浸式体验活动。在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来自多国的留学生组成四支探索小组,以青春视角深入城市的脉络,触摸历史的厚度,感受发展的脉搏,并将他们的所见所感,转化为一场跨越山海的青春对话。

从“行走”到“读懂”:一场深度的人文感知之旅
本次活动打破了传统参观模式,创新性地采用“小洋+中国拍档”组队和“任务卡”探索机制。四大主题线路——“舌尖上的长春”、“工业密码”、“潮流打卡”与“人情故事”——犹如四把钥匙,为留学生们打开了四扇理解长春乃至当代中国的窗户。
在伪满皇宫的红墙内外,“人情故事组”的成员们从沉重的历史沉思,一步跨入陕西路老街喧闹的市井烟火,在与老店主的方言交流中,感知城市真实可感的温度。“工业密码组”则乘坐着54路有轨电车,穿梭于现代都市,在一汽的展车与水文化生态园的工业遗存间,解码长春从“工业摇篮”到“宜居之城”的转型密码。
“潮流打卡组”在春京西的历史街区与新民大街的汽车潮玩展中,捕捉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火花;而“舌尖组”在清真友好的美食探索中,体会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包容与多元。每一段旅程,都不再是浮光掠影,而是一次次从“行走”到“读懂”的深度感知。

从“感知”到“传播”:一群活跃的文化交流使者
活动的主旨不仅是“深入了解”,更是“积极介绍”。每一位“小洋”都被赋予了“文化交流使者”的使命。他们手持相机,以Vlog、图文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最打动人心的瞬间。一句生涩却真诚的东北方言“杠杠的”,一次与街头艺人的不期而遇,一碗热气腾腾的本地美食,都成为他们向世界讲述长春故事的最生动素材。
“以前我对中国的了解多来自网络,这次活动让我感知到了一个立体的、有温度的长春。我会把我的‘日记’分享给家人和朋友,告诉他们‘四时俱好是长春’”来自摩洛哥的留学生宋云在活动后感慨道。

从“交流”到“相通”:一个可持续的青春交流品牌
“小洋看长春”活动是长春工业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中心开展人文交流实践的一次创新探索。它通过微视角、个性化、新媒体传播的方式,将宏大的国际交流主题,转化为一个个可感、可触、可传播的青春故事,有效促进了中外青年的深度理解和友谊,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力量。
“小洋看长春”将致力于打造成一个可持续、可复制的国际青年交流品牌,吸引更多外国青年走进吉林、读懂中国,让这些年轻的“小洋”们,真正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一座座友好桥梁。

(初审:陈鹤 复审:薛勇 杜柏权 终审:季宏伟)